×

Loading...

@Ottawa

Topic

  • 枫下拾英 / 心情随笔 / 请问小婵: 苏轼词 “ 明月几时有,把酒问青天.... 高处不胜寒”。 为何用 ”寒” 字? 与 ” 天” ”年” 不在同一个韵啊。 还有 “间” ,好像是另一个韵 +1
    • 还有李煜的《虞美人》 也是好几个韵,是转韵吗?

      帘外雨潺潺,春意阑珊。罗衾不耐五更寒。梦里不知身是客,一晌贪欢。


      独自莫凭栏,无限江山。别时容易见时难。流水落花春去也,天上人间。

      • 没有转,都是一部的词韵。词韵比诗韵宽泛很多
      • Ooops!点进去才发现所举的这个例不是虞美人,是浪淘沙,难怪韵对不上,呵呵.....
    • 若按照古代读音的《词林正韵》来解的话,“天、年、寒、间” 均属于“第七部”中的平声,当然是押韵的..... +1
      • 受教了。多谢
    • 总体来说,词韵比诗韵宽泛很多,诗韵可以参考平水韵,词韵参考龙榆生的词韵简编,你会发现,词韵把临近的平水韵进行了整合
      • 平水韵更先吧??? 中华新韵呢? 再次整合?
        • 对,平水韵最先,是格律诗的依据。中华新韵就是现在普通话的韵,我没有特别看过,感觉上应该更宽了。如果你拿中华新韵检测古人诗词,多有不合。但是龙榆生的词韵简编是按照古韵编撰出来的,基本上是基于平水韵
          • Ok. Got it. 现代人流动更大,感觉语音转变会更快。 还有网络的影响
    • 有用这词写的一首老歌很好听,正在学
    • 中国历代语音变化 (北宋在 3:45 左右) +1
      中国历代语音变化 Phonetic Change of Chinese
      本视频展示汉语在历史上各个时代的语音变化。This video shows sound changes in the Chinese language that evolved throughout history.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...
      • 多谢。语音太容易转变了。 就像莎士比亚里面的英文,和现在英文差别巨大
        • 看了再也不想穿越了
          • 一开始以为声卡出问题了
            • Quebec 的法语和巴黎的法语,差别很大, Quebec 更正宗。 读博士的时候,有一个同学来自 Quebec, 她去巴黎交换学生4个月,发现语音差别不小
    • 山贼不是西北人吧,如果当年的官话类似现在西北地区方言就押韵,天TIA,年NIA,间JIA,寒HA。
      • 阿拉是中原荷兰人
    • 若按现在的《中华新韵》来解,苏轼这首“水调歌头”有5处不合平仄:第37字"胜"应平,其它四处应仄如第18字 "夕"、第66字"别"、第74字"合"、第80字"缺"...
      • 胜没有出律,此处念sheng1,一声,不胜欢喜。另外四处,都是入声,属于仄韵
        • 他是说如果按照现在的读音....
          • 现在读音,胜也是多音字。另外中华新韵是不是去掉入声部分了?
            • 没有去掉,还有的,《中华新韵》全本书的内容俺已经上传在下面(#14318704@0)
              • 我看了一下,入声字还有,但是不是像诗韵,词韵那样入仄音,而是按照声调进了阴平阳平或者上声去声,其实等同于把旧部的入声按照现在的声调分成平仄两部分了
            • 没有了。 读音变化很大、 现在人写诗很尴尬, 古音还是普通话??
              • 我建议是这样,如果想按照格律去写,就押古音。如果不按格律,就完全放开,押普通话。如果还仄仄平平仄,仄仄仄平平地写,却押普通话,就比较奇怪
                • 有道理,因为诗词格律本来就是古人玩出来的东东,现在语音变了,再拿现在的去套旧规,结果就会不伦不类.....既然依古那就照旧到底,否则一概划归新诗词,不算严格意义上的格律诗词...
                  • 同意。现代人对古音没有那种感觉了,不能墨守
                    • 现在国内中小学虽然也学古代诗词,但不知老师是否顺便讲讲一些格律知识,让孩子们知道其由来....俺们当年也是稀里糊涂学着,老师不讲,俺们根本不懂这些东东,都是后来课外乱读书才了解的...
                      • 这些当然不讲了 不是考试范畴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• 呵呵,学语文原本就应该学语言/文字的知识、应用,以及相关背景文化,包括演变历史,结果语文课变成仅仅为了应付考试....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• 没错。 但是老师也没有办法 有升学率这个 KPI
                • 古音也有很多体啊 古风 歌行 ...
                  • 古风,
                    歌行是对于其形式是没有具体的要求的,格律就是从南朝才形成,之前几乎没有平仄,对仗,词性的要求,只是押韵,我估计就是为了朗朗上口。到了唐朝开始正规起来。为了凸显才气,要求平仄,对仗,韵律,词性等等。所以唐诗尽显文学的高度,因为它把之前的艺术形式综合了起来。在此之前的,骚体,骈文这些,都没有那么严格的形式要求,所以你若仿写这些,完全可以只押韵,此外自己发挥。你看黛玉的《桃花行》,宝玉的《芙蓉诔》,都是超自由的,只须有过硬的古文功底和灵气,就能写出来奇绝的句子
                    • Yes. 近体诗形成于唐。
      • 没错。 很多字的平仄, 完全变了。
    • 主要是读音变了,具体得查适合当时用的韵书。现在有没有适合普通话的韵表?看到有朋友说中华韵表
      • 《中华新韵》 是按照普通话
        • 明白了谢谢
      • 完整版《中华新韵》,收好不谢:
        • 义人!
        • 必须感谢啊!
    • 押得是an啊
    • 平仄不是韵?
      • 平仄是律,不是韵
        • 符合律也行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