娃在某大读本科,初时老听娃抱怨这那,说自己在老师眼里就是一个数字一个符号,大教室上课,乌压压一片。。。。以为娃很辛苦的读了四年熬到毕业就可以脱离苦海了,哪曾想有一天突然说要继续读研。研究生录了以后,学校给了一串教授和实验室的名录让学生选教授和实验室,娃喜欢的教授并不在名录上,于是拐七拐八找到了教授手下一个博士生,因为他的研究方向是娃感兴趣的,了解过后再找到教授,最后教授决定要娃,就这样娃进了自己喜欢的导师成了实验室唯一的硕士学生。让娃从懵懂少年到有了方向,不能不说是教授和学校的功劳。后来我们才知道娃上过这个教授一门课,很喜欢,自己找了很多教授的paper来读,慢慢开窍。两年硕士读完本来想继续在这个导师名下读博,和导师聊完之后决定去美国读。娃说是导师鼓励南下,开阔视野。在选博士导师的时候也曾因为拿不定主意而焦虑。后来听说娃约了硕士导师聊,最后决定了方向和实验室。这一路走来,娃从开始进校的抱怨到现在说起母校的自豪和感激,我个人认为学校和导师对娃是有很大影响的。